当前位置:在线查询网 > 历史上的今天 > 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_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  
12月14日历史大事 12月14日诞生的人 12月14日逝世的人 2024年12月14日黄历

1994年 12月14日 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4年12月14日10时40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向全世界宣告: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br>  〉谝还藁炷廖任鹊亟街诖蟀咏难沂稀R幌钗按蟮目缡兰凸こ探诱饫镝绕穑厝胫谢褡逄诜傻氖凡帷R豢⑷浚卫沓そ乔О倌昀粗泄嗣竦囊庠浮1臼兰统酰泄裰鞲锩南惹镏猩较壬凇妒狄导苹分行吹溃骸白砸瞬稀币运⒀咂渌怪鄣昧饕孕校挚勺势渌Α!闭馐侵泄岢隹⑷康牡谝蝗恕?br>  新中国的建立,把三峡工程真正摆上了议事日程。毛泽东以他博大的胸襟勾勒出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此后,新中国几代水利科学工作者用40年的时间,精心设计,反复论证。从水文调查到地质勘测;从研究坝段到坝址选择;从水库调查到移民安置;从防洪演算到水库调度;从泥沙淤积到水库长期使用;从工程施工到巨型设备研制……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研究报告和方案蓝图。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决议》。从此,历时半个多世纪的三峡工程论证和审查工作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进入实施阶段。
  三峡工程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介绍:长江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而最重要的是防洪。自古以来,荆江两岸一直是长江洪水肆虐横行的地方。史书记载,自汉代以来2000多年里,长江中下游发生较大洪灾200多次,水灾更是不可胜数。1931年大水,武汉市区行船百日,江汉平原14.5万人淹死;1935年再次大水又夺去了14.2万人的生命!1954年长江大水,荆江分洪区三次分洪,京广线中断百余天,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长江防洪,尤其是中游水患,使共和国每一位领导人寝食不安,牵肠挂肚:这里有150万人,2300万亩良田,还有华中特大城市武汉、京广大动脉……三峡工程是唯一可以解除这些心腹大患的良策。水库防洪库容达222亿立方米,水库调节洪水可削减洪峰流量2.7万·3.3万秒立方米,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即使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也可以通过三峡工程的调蓄,防止发生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灾害。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相当于一座年产5000万吨原煤的煤矿。三峡水库回水可达西南重镇重庆,改善650公里川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以从上海直达重庆,年单向通过能力由现在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为重庆、四川乃至大西南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出海通道。
  三峡工程的一系列世界之最使之跻身世界超级工程前列。1994年6月,在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超级工程会议”上,三峡工程当之无愧地入眩外电报道,“三峡工程的出现,为会议陡增光彩”;“三峡工程属于全人类”。
  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家柱这样说:三峡工程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全人类最先进的科技进步成果。
  三峡工地距葛洲坝不过30公里,但它们却分属于不同的时代。三峡工程除了投资额、发电量远远超过葛洲坝外,更重要的区别是三峡工程深刻的体制改革。
  三峡工程静态投资954亿元,倘若投资突破1%,便是9—54亿元;工期拖后1年,仅发电一项损失即过百亿元。历史不容许三峡工程再交如此昂贵的“学费”。
  三峡工程的决策者、建设者一直思索着运用新的机制建设三峡,树起三峡的崭新形象。李鹏总理多次明确提出:用计划经济的老办法,全部由国家投资建三峡是不行的,要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工程项目业主制来建设和管理三峡。199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作为水电建设体制改革的产物,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一道登上工程舞台,构建起功能完整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即“三峡模式”。
  1993年9月8日,三峡工程推出第一标——西陵长江大桥,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以3—5亿元中标。迄今为止,三峡工程已进行了52项招标,总合同额达到41亿元,引来了国内最具实力的100多家施工企业和美、英、德、瑞士、日本等国外大型设备制造企业。
  “靠竞争赢得进军三峡的入场券”。三峡模式的巨大冲击力,使三峡前期工地成了多路英豪比技术、比实力、比信誉的竞技常十几家甚至几十家施工单位争夺同一项目的精彩场面,令我国水电界的权威惊叹又惊喜。
  铁道部大桥局是建设过武汉、南京等长江大桥的劲旅。按常理,他们夺得西陵长江大桥一标似无大障碍。但是,面临激烈的竞争,大桥局不敢有一丝松懈。他们除了展示自身的技术优势外,又果断联合武昌造船厂,在低温焊接、运输、吊装等方面形成新的优势,才得以一举夺标。
  1993年10月24日,长委会宜昌监理中心第一次跨进三峡工程大门。
  在三峡工程中,最让人牵肠挂肚的事就是移民。据三峡移民局局长唐章锦介绍,按三峡水库175米蓄水位计算,淹没面积达 638平方公里,涉及鄂川两省19个县(市)。在长达20年的移民迁建期内,移民总数将达到百万人。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移民工作。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不止一次地强调,让移民迁得出、住得好、先致富,对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三峡坝区的人民不会忘记历史的这一幕:1958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周恩来总理登上瑞雪铺地的中堡岛,走近一间农舍。这一天,正是主人望作秀的女儿“打喜”的日子,按照风俗外人不能进屋。入乡随俗的周总理在主人门口留下4元钱悄然离去。35年后,望作秀第一个搬离中堡岛。
  领袖和移民的水乳之情,激发了三峡坝区人民舍我家园、修我大坝的豪情。1992年冬天,正值天寒地冻时节,几项关系到大江截流的关键工程相继开工,工程征地迫在眉睫。为了工程需要,秭归县茅坪镇和宜昌县三斗坪镇的几十户农民成了第一批移民。他们砍了柑桔树,拆了大瓦房,搬进临时搭起的简单活动房。
  担负三峡坝区移民工作的宜昌市、县各级干部,将自己比喻为一肩挑两头:一头扛着国家的任务和大局,一头扛着移民的利益和负担,两者都得兼顾。“让每一个移民满意”,是他们铭记在心的准则。
  自1984年起,国家即拨出专款,对川鄂库区实行大规模的开发性移民试点。库区各级政府不再把移民仅仅视为赔偿对象,而是对移民迁移后的生产和生活作出全面的安排,妥善安置移民并负责到底。
  从库首第一县湖北巴东县,到库区腹地四川万县市,再到库尾四川巴县,开发性移民正在卓有成效地展开。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更是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移民的关心。全国20多个省市派出的考察团,纷纷深入库区,洽谈合作项目。
  令人梦绕魂牵的“三峡工程”终于开工了!记者在坝区看到,一年多前,这里还是桔香飘溢的优闲田园,如今却变成机械如林、车流如潮的大工地。建设者们艰苦奋斗,夜以继日,超前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终于比计划提前10个月擂响了进军三峡的锣鼓。